学校概况
主页 > 学校概况 > 学院设置 > 国际商学院 > 《中华英才》:(邢小强)好老师就要给学生赋能

《中华英才》:(邢小强)好老师就要给学生赋能

[日期:2022-05-03 09:35] 来源:未知 作者:admi 阅读:[字体: ]

邢小强:好老师就要给学生赋能

(来源:《中华英才》2022-05)

知易行难。多么美好的理想如果不采取切实的行动,也只能停留在镜花水月的飘忽状态,永远不会有变为现实的可能。努力为美好的理想拼搏,一定是内心具有强大能量的人,才能够不断克服自身的惰性和惯性,做到知行合一。

邢小强从家乡的小县城走来,一路披荆斩棘直至进入清华大学深造,困难或挫折没有让他止步,而是令他一次次蓄积力量化劣势为优势,最终成长为一名大学教授。

作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以下简称贸大)国际商学院副院长,他以开放的心态吸纳新生事物,将意愿与能动性结合,主动根据国家战略需要,落实人才培养举措;作为教师,他力争把课讲好,深受学子欢迎,并多次获得教学荣誉;作为学者,他深耕创新与创业管理研究领域,迄今已经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并有重要成果获得殊荣。采访中,邢小强不仅以生动的讲述向记者解释专业知识,诗词歌赋亦是信手拈来,使记者领略到他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广博的活跃思维。

经受磨砺  总有峰回路转

邢小强出生于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父母是国家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对于青少年时期的邢小强来说,在小县城可选的课外活动并不多,因此很早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尤其是文学类书籍。作为家中次子,父母对他不像哥哥那样严格,不仅不限制他阅读课外书,每次出差,还会按他开列的书单给他买书带回来。

邢小强本科就读于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那时国内互联网还没有兴起,读书仍然是他重要的兴趣爱好,只是兴趣点从文学转向经济、管理和历史等。在大学四年级的时候,邢小强买到一本《技术创新学》的书,主编是清华大学的傅家骥教授,从此对技术创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业论文也是写的创新问题。当时技术创新属于新兴学科,有相关研究的院校可谓凤毛麟角。经过努力,邢小强考取了天津大学管理学院的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师从赵国杰教授。在攻读硕士期间,邢小强发表了4篇学术论文,这在当时并不多见,因为学校对研究生并没有这方面要求,他写论文完全是出于兴趣,但这也为他后来读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硕士最后一个学期,邢小强报考了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仝允桓教授的博士。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技术经济及管理系一直是国内技术创新研究的重镇,仝允桓教授也是最初让他进入创新研究领域的《技术创新学》的副主编。获知自己的考博成绩时正值“非典”期间,邢小强坐火车到北京找到仝允桓老师,仝老师和他交谈后,直接将自己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的一个子课题交给邢小强,让他回去好好准备,足见导师的器重。

2003年,邢小强正式进入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攻读博士。导师仝允桓教授当时既是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副院长,又担任全国MBA 教育指导委员会的秘书长,行政事务繁忙,但对学生的指导非常严格,每周都会开组会。邢小强承担的课题研究是用实物期权方法对新技术投资进行评估,需要运用金融工程的理论进行建模。但入学很长时间,邢小强还是无法进入状态,有一天中午他去找导师,想要换个选题。仝老师没有吃饭,和邢小强聊到下午1点多,然后拍着他的肩膀说,你回去好好努力。邢小强下定决心开始从头学起,跟着本科生去上“随机过程”的基础课,大约半年之后,终于“入门”。邢小强又阅读了大量中外文文献,并进行企业调研,最终构建出了适合的理论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这段经历给了邢小强很大的感悟,那就是求学之路,唯在坚持。最后,邢小强的博士毕业论文得到了答辩专家的一致肯定,并获得清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论文一等奖。

由点及面  教学与科研深度融合

邢小强的一个特质就是善于自省,能够客观认识到自己的能力禀赋。他擅长表达,喜欢分享,因此做教师是他理想的选择。2008年,邢小强博士毕业后顺利进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任教。任教以来,邢小强一直追求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以科研为教学注入深度与厚度,以教学传播最新的科研成果。

邢小强的授课对象,有各个阶段的学生,包括本科生、硕士、博士、MBA以及用英文授课的留学生。他十分重视教学,他说:“好老师要给学生赋能,要让学生学得好,成长得好。”在MBA课堂上,针对很多学生已经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该向这些学生传授什么内容呢?邢小强解释,即使是非常成功的管理者,既不可能涉及到所有领域,也不一定有系统化的思考,而教师可以把不同行业的经验总结提炼出来,展示给同学们。

在邢小强讲授的创新和创业管理课程中,他更多是通过案例设置一个情境,让同学们去思考。课堂上,邢小强会设计很多不同的研讨主题。例如为什么有的企业把仓储物流放在企业边界内,有的放在企业边界外;为什么有的商家会做成会员制,而有的会针对所有顾客;同样是做短视频,抖音与快手商业模式的底层逻辑有什么差异等。对于致力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邢小强来说,他格外看重教学效果,重视学生的评价和反馈。

邢小强是肯下硬功夫的。他会把经典的案例研究每一篇都做精读。他善于归纳总结,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条分缕析,每个案例都撰写出分析报告。在课堂上,邢小强以庖丁解牛的方式,对每一段进行详尽的分析,剖解句与句之间的关联。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们对案例研究的分析与写作能力显著提高,在跟学生互动点评过程中,邢小强感觉自己与学生们在一起成长。他给博士研究生开的课程“管理学经典案例文献阅读”最近两年都排在学生评教名次的前10%。“人要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做事要讲方法论,方法论让你事半功倍。”邢小强说,“针对同学们在学习中的共性问题,我会在讲课中加入一些我总结的方法,给他们以启发。”

邢小强结合案例开发与写作的实际经验,为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案例思维与论文写作”课程,努力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水平。通常来说,开设新课程是一件冒险的事,但对于邢小强来说,他喜欢探索新的事物,愿意开拓性地进行尝试,也甘心承担这么做带来的成本和风险。

在读博士期间,邢小强就已经帮助导师申请到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到贸大后,邢小强的学术优势显现出来,他的研究不但具有学术意义,还偏重社会价值。他在国内较早关注金字塔底层市场,或称低收入群体或下沉市场,对这个主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他的研究角度不同之处在于,“我研究下沉市场跟低收入群体不是从慈善角度,更多是从商业化角度探究,怎么能够用创新性的方法和市场机制来缓解贫困问题。”在这个领域,邢小强先后获得两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项北京市社科基金、一项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三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并在中文顶级期刊《管理世界》发表4篇相关论文。其中,论文《数字平台履责与共享价值创造——基于字节跳动扶贫的案例研究》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下载量已达一万五千多次。他对该案例跟踪研究长达两年时间,深入进行数据收集及理论建构,论文发表后收到学界与实践领域的良好反馈。

近年来,邢小强将研究的重心放在案例开发与教学上,并不是出自外界的要求和激励,而是他意识到,企业自身作为实践者,需要学者从企业的实践里面抽象出理论,提供更多企业或学习者可以参照的规律。

做案例开发,邢小强重视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企业,如“字节跳动”和“快手科技”公司都是互联网创业里面快速崛起的数字平台巨头。而对于知名度不高的中小型企业,则要在创新性、巧妙构思上更胜一筹。“细节决定成败”。邢小强说,“写一个案例,要像互联网产品经理打磨产品一样去打磨,不但内容要好,结构清晰,还要考虑图表的运用,甚至行间距等,让整个案例在视觉上非常清爽,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我很重视这些细节。”

邢小强悉心耕耘的成果接连显示出来,其论文获得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著作获得商务部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论著类优秀奖。基于深度调研,他和团队撰写的4篇教学案例连续荣获2019、2020年“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和两次荣获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卓越开发者”案例大奖赛一等奖。2021年,他又被评为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学名师。

主动作为  协同收获成果

2016年,邢小强被任命为国际商学院副院长,负责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之前他已担任副系主任多年,积累了一定的行政工作经验。邢小强对自己的角色有着清晰的认识,那就是在管理中既要提高效率,又要有所创新。任职后,邢小强很快认识到,有很多工作是重复性的,但没有系统梳理,他要做的是加强流程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每项事务都建立流程,建立处理的规则。规则一方面提高效率,一方面降低风险。”这是邢小强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之谈。

管理之所以复杂在于除了可以建立流程的工作之外,仍有预料之外的事情需要处理。这些事情往往需要动之以理,晓之以情,能够妥当处理需要掌握适度的艺术。就是这样的磨练,培养了邢小强从多个维度看待问题的能力,并全面考量各方情况后做出合乎情理的判断处理。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来势凶猛,在这种特殊形势下,需要将传统的线下教学方式快速转移到线上进行,然而对于如何进行线上教学,老师们的认识并不一致。在这种突发情况下,邢小强主动想办法采取行动,他和同事迅速总结归纳,就线上教学基本按照哪些步骤,每一步应该怎么做,写出了慕课线上教学版本1.0,既给本院老师使用,也发给教务处与兄弟学院参考,得到了很好的反馈,在疫情初期线上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课程思政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明确和加强。将立德树人贯彻到高校课堂教学全过程之中,构筑育人大格局,是新时代中国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如何适应课程思政的新要求,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内容?这是高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课题。

在课堂教学中,怎么能更好地把课程思政表现出来呢?作为主管教学的副院长,邢小强发扬了紧跟教学前沿和积极探索创新的精神。他将自身案例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通过国内优秀企业的案例与思政内容融合,可谓润物细无声。为了体现落实思政内容的具体结构,邢小强再次发挥出他善于归纳总结的优势。通过设立指标,画出一目了然的图表,每一章都对应清晰的学习目标。邢小强研究制定出的课程思政模板不仅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肯定,也给校外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21年,邢小强负责的“创业管理”课程入选首届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他本人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

数字经济时代,传统的商科教育己经难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国家亟需新型跨学科复合型商务人才,“新商科”概念应运而生。邢小强一直努力尝试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加入交叉学科的内容,这与“新商科”的人才培养需要不谋而合。之所以有如此前沿的理念,一方面得益于他平时广泛学习涉猎不同学科的知识,另一方面,他非常珍惜外出学习开阔视野的机会。邢小强体会,每一次处在陌生的文化环境下,都是跳出既有思维框架,更新认知模式的宝贵机会。2013年他到美国百森商学院接受创业师资培训,2017年在牛津大学访学,2018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接受管理学案例教学与开发培训。在这个过程中,他既体会到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综合,又感受到欧洲大学专业教育的深厚。

邢小强介绍,目前商科的课程体系90%是训练左脑的。他强调,应该增加右脑的教育,左右脑的培养应平衡发展。邢小强解释,“研究发现,经济从高速发展转入平缓期后,人会变得感性。现在的消费者是比较感性的,环境又是高度不确定性的,这时候单纯依靠左脑的理性思维还不够,右脑的能力就显得很重要。” 他认为,商科学生应既会理性思考,同时要有同理心、共情性,能为事物赋予意义,这就需要增加人文学科的教育,如美学和心理学等培养。

教学、科研、行政工作,虽然很忙碌,但邢小强觉得很充实。“做一个好老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赋予他们能量,使他们的学习生涯更精彩。”正是这份情怀的驱动,邢小强不断取得更高的成就。

A4C1

个人简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届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创新与创业管理,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管理世界》案例研究论文4篇,获得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与商务部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论著类优秀奖等。2013 年在美国百森商学院接受创业师资培训,2017年在牛津大学国际发展系作访问学者,2018 年在哈佛大学商学院接受管理学案例教学与开发培训。撰写的案例荣获2019、2020 年 “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并两次获评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卓越开发者” 案例大奖赛一等奖。作为课题负责人相继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三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等多项国家与省部级课题。


我校在职硕士项目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推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