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巴黎第一大学MBA
主页 > 法国巴黎一大企业管理硕士 > 企业管理与行业资讯 > 苏商会耿裕华:企业管理下药才能治病!

苏商会耿裕华:企业管理下药才能治病!

【中法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www.zszxbj.net/zhongfaMBA/
 

当行业从增量时代步入存量时代,企业如何适应改变、直面挑战,在新规则中寻得长远发展?在苏商学院•吾道三期第四次课程中,吾道导师、达海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南通四建集团董事长耿裕华跳出市场局限,回归经营本质,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关于发展战略、管理变革、精神传承的思想盛宴。现将其分享内容整编梳理如下:

 
不变的管理无法应对变化的时代
 
管理是一门复杂的科学。科学技术是随着时代进步而发展的,但管理方法不是。举个简单的例子,2500年过去,我们造出了航天飞机、空间站,科学技术有了天翻地覆的进步,但在战术方面仍在学习《孙子兵法》。而管理理念和战略思维是相通的。
 
管理并不是制定一个好的规章制度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同样的管理方法,同样一个企业,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段,或者换一个人来执行,取得的效果都是不一样的。
 
因此领导者要有思想,不是说昨天已经这么干了,今天还习惯性地接着这么干。一方面,企业制度永远要与时俱进,仅仅依靠一套体系,无法应对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学习企业管理要学原则,学内在的逻辑,把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而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
 
 
一分布置,九分落实
 
管理是“一分布置,九分落实”,制度再好,如果落实跟不上,一切等于零。当发现问题并拿出对策之后,首先布置工作,其次检查督促,最后是考评兑现——这是管理中的三大环节,少一个都不行。
 
很多时候我们只完成了布置的工作。比方说,当我向管理者询问工作进度,他回复我说,已经下达了什么文件、通知了什么人。我说,我要问的不是这个,我现在问的是,现状是怎样的?结果是什么?
 
管理要形成闭环,有布置就要有落实,有落实就要有考评。但99%的管理者只有布置,没有监督,也没有考评。
 

 

不能解决问题的管理者,本身就是问题
企业一把手们是否都会面临这样的情况?开会的时候,分管经营的、分管财务的、分管技术的等等,一股脑地把部门的问题全跟老板汇报。但问题是,老板不是全能的,不会什么都懂,分管领导作为自己所管部门的最高领导者,不应该把问题都解决好吗?
 
管理者是解决问题的人,一个不能解决问题的管理者,他本身就是问题。我们有些分管领导,视察现场以后回来汇报,这个地方人不够,那个地方资金有点问题,说的头头是道。把问题说了,就算汇报完了,我说我还要你干什么?只是当个“通讯员”,什么问题都等着一把手去解决,这种高管是不称职的。
 
基于这一管理痛点,我们开始实行“管理下沉,权力上升”,专门成立了工程项目管理中心,再造管理流程,缩短管理半径,推动项目管理平台由信息共享发展到数据共享,逐步实现从信息中心,到数据中心,再到管理中心的转变,打通底层数据,把数据从集团本部直通基层,实现管理扁平化。
 

 

一把手不能只想着做“好人”
 
在企业管理中,最难的是管人,管人要有思想有方法。老板要跟员工讲明白一个道理:你选择了什么职业,就选择了什么样的工作方式,这是由行业特点决定的。有些人拿着高薪,不想着在技术上有所创新,有所贡献,只想着能不能准时下班,能不能休息,这样的员工是不合格的。
 
今年,我们重新梳理价值观,重新建立价值体系、工作体系、考核体系,该拆的拆,该罚的罚,该处分的处分,在管理方面上了“真功夫”。要当这个“恶人”并不容易,但如果连一把手都只想着做“老好人”,企业还能有前途吗?
 
企业领导者的核心价值观与指导思想,就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作为一把手,一味拐弯抹角地“和稀泥”,讲究“说话的艺术”,都是没有意义的。既然坐在老板的位子上,就要有老板的担当,对员工该“下猛药”的时候绝不含糊,才能及时地纠偏“治病”。

 

企业和谐的核心是利益的和谐
 
管理就是对外抗风险,对内讲规矩,但追根究底,企业和谐的核心是利益的和谐。我们所有的制度都是依照这个原则来制定的。因为企业不是“印钞厂”,奖励只是表象,分钱才是本质,谁赚了更多的钱,谁就能拿更多的收入。
 
只有打破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的固有惯性,建立“以结果为导向、以成事为标准、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考核激励机制,才能真正做到能者优先、贤者优先,不让奋斗者吃亏、不让懈怠者取巧。
 
为什么有的企业走不下去?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对过程的控制不够,二是对员工的评价方法出了问题。有些员工能力很差,不能产生效益,但是很努力、很忠诚、很辛苦,更没做什么坏事,老板于是选择了“放他一马”。这实际上对整个企业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一个员工加班加点,忙到深更半夜,一天两天是可以的,如果天天如此,那么加班实际上只是他的“假动作”,是无能的表现。留下这样一群没本事的人拼命干,却不能赚钱,企业还能走得远吗?
 
在员工评价体系中,数据是最重要的标准。赚了还是亏了,赚得多了还是少了,在数据上都能直观体现。我们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如果一个工程明明能赚10个点,最后只赚了3个点,这也是项目负责人能力不足的表现。
 

 

传承张謇精神,聚焦高质量发展
 
从企业家的视角来看,张謇精神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忧国忧民、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二是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三是强毅奋进、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四是心系家乡、反哺社会的奉献精神。
 
而通商正是这样一批践行着张謇精神的特殊企业家群体。通商文化根植于南通地区的移民文化,造就了“强毅力行、通达天下”的通商。南通建筑业发达的根基,也是基于移民文化而形成了一大批心灵手巧的能工巧匠。大庆、拉萨、西藏、新疆等地,都不乏南通建筑人的身影。通商文化是通商之魂,与张謇精神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当今时代传承张謇精神,就是要打造一批格局高、敢担当、有文化的优秀通商,壮大优秀通商群体,为企业科学决策、稳健前行把舵定向,用高格局、宽视野带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做精做专,拥抱科技,练好内功
 
现在我们要做的,我认为有三点:
 
首先,做专做精,找准一点,全力攻破。追求规模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当前形势下,企业不要加杠杆,不要高负债,不要盲目追求规模化,守住根本才是王道。收缩短板,集中技术、人力、资本把最长的那块长板做长,这样的企业可以很好地活下去。
 
其次,拥抱科技。自动化、智能化与智慧化是大势所趋,企业未来要能够向科技要效益,向创新求发展。
 
最后,练好内功。企业竞争的主题永远是成本的竞争、管理的竞争。如果你成本比别人低,质量比别人好,你永远都会有市场;反之,如果练不好内功,你有再多想法、做再多事情都是空的。民营企业要生存,就一定要做好成本控制,做好精细化管理。
 

 

理解,传承,再创新
 
接班是一个过程,对于老一辈创造的文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创新。老一套的管理办法能成功,一定有它的合理之处,所以接班人要充分研究父辈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适当地修改和创新。
 
管理的核心是管人,人心向背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我们设计所有制度,明确好原则和底线,该给的利益要给足,该给的自由也要给够,只有尊重人性,才能获得人心,这是管理的真谛。企业已经形成的思想文化都有其土壤,人们不会那么不愿意去突破它。因此,不要一味否定老一套的管理办法,要充分吃透它的精神实质,在调整中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慢慢来,步子不宜跨得太大。
 

 

问答交流
 
南通博戴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戴红华:南通是著名的建筑之乡,围绕当前建筑行业发展趋势,当下的建筑企业应该如何把控未来市场?
 
耿裕华:当前南通四建以“活下去”为目标,尽量不跨行发展。关于如何把控未来市场,我认为首先要和央企、国企合作,学习他们的技术,第二就是抓内部管理,将优秀的人的能力发挥到极致,最终在效能上赶超竞争对手。
 
江苏中领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晶:民企和央企国企合作过程中,如何解决股权、决策、流程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
 
耿裕华:首先建议南通政府通过成立国有企业,考虑把重点工程优先和民营建筑企业合作,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其次是要差异化竞争,避免恶性竞争的出现。合作之后的“利”就在于,能把品牌打出去,“弊”就是要通过研究他们的运作模式,去避免可能出现的问题。
 
怡达控股集团总裁章晨健:制造业领域未来有哪些新的发展方向?
 
耿裕华:一方面,制造业企业要加强产业链上的合作;另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地调整思路,把视野放宽,找到最合适最匹配的创新方向。比方说,你买一个钻孔机是为了打洞,那我帮你打个洞不就行了吗?你还买钻孔机干什么呢?我就这样把产品变成了服务,从销售产品转变为销售功能,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这也是一条路。来源:苏商会


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在线咨询

我校在职硕士项目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推荐列表
MBA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