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主页 > 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新闻 >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副校长认为留学前不能脱离学校教育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副校长认为留学前不能脱离学校教育

[日期:2021-12-21 10:36] 来源:未知 作者:admi 阅读:[字体: ]

1.jpg

王红军,现任北京三十五中副校长、北京三十五中国际部首任主管校长。兼任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学分会常务副秘书长、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高中六校联盟常务副秘书长。

2018年国际形势风云变幻,诸多留学目的地也纷纷调整申请政策,但不少中国家庭仍将海外留学作为孩子升学的最首选择。据中国教育部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首次突破60万大关,达到60.84万人,持续保持世界最大留学生生源国的地位。

然而,在国际部的海外升学规划咨询会和家长会上,总会听到家长提出的同一个问题:“我的孩子能考上排名多少位的学校?”“排名”,无形中成为了很多中国家长和学生衡量留学质量的唯一标尺。而很少有家长针对学校的专业排名、本科排名、地区排名,以及大学所在城市的经济类型、人种结构、历史文化和发展历程进行综合考量。当然,更不用说对这座城市的消费水平、生活便利程度和安全性,以及学校的教学方法、教育风格、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和实习就业机会等进行仔细比较。

还有一个更加令人痛心疾首的现象——全面接受英语应试教育、放弃学校全面教育。很多优秀学生,因为准备出国留学而放弃了学校全面教育,将几乎全部精力给了托福、雅思、美国学术能力评估测试(SAT)等英语应试培训,而与标化考试无关的学科学习尤其全面发展所需的素养教育,基本上都被抛到了脑后。其实,世界名校真正看中的,是一个学生的学术基础、创造力、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这些决定着学生以后能走多远。语言是出国留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当下,正是因为国内留学消费的不理性行为和认知不到位,很多中国孩子在国外留学后出现适应难,甚至无法完成学业的情况。为此,有些认识问题必须理清。
 

学科知识与学术能力是本质 留学前不能脱离学校教育

英语考试成绩高,不等于英语水平高。在国外读书,语言的用武之地有三。首先,生活用语。其次,课堂讨论。语言是交流学术思想的重要媒介,也是参与课堂活动的有力保障。再其次,学术研究与交流。

一个考取托福雅思高分的学生,未必能够看懂国外的菜单,更未必能够读懂国外大学的数学教材或者经济学教材。单纯的英语应试学习,既无法满足留学的生活单词需要,也无法满足留学的专业需要。

中国学生留学面对的考验是学术英语的考验。出国后出现学科知识与学习环境的不适应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遇到困难,学生需要主动迎难而上。现就读于贝勒大学的一名三十五中国际部学生,刚入学时便遇到了自己非常难啃的《人类学》课程,由于英语能力不突出、专业词汇理解吃力,成绩十分不理想,几乎班里垫底。于是,他主动找到教授,表明自己很喜欢教授也很想攻克这门学科,但学起来很吃力,希望得到教授指点。教授了解到学生情况后,每周都会抽出时间给他单独补课,他自身也更加努力。终于在第二学期,这门课的成绩超过90分,也超过了本土同学的水平,在班级名列前茅。

进入海外大学的学生都要学习几十门专业课程,而学生不仅要满足专业课对专业单词和英语语法的要求,更要能够高水平完成学术的研究和论证过程。不管是化学的实验理论,还是数学的计算方法,抑或供应链的管理结构,都需要学生用具有创造力的思维、专业的词汇和娴熟的表达,以及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去获得毕业资格。因此,留学前决不能脱离学校教育,因为只有学校才能让一个孩子的长远发展获得滋养。

学校会注重对学生学科知识与学术能力的培养,包括学术规范能力、学术报告写作能力、检索引用文献的能力等。很多学生在国外的学分课程中,经常有对“作弊”行为的争论。他们在提交论文到指定网站时,因为不会引用和标注文献,使得作业内容一路飙红,被国外大学认为是抄袭行为。针对这一点,中国学生感到特别委屈,毕竟作业确实是自己做的,因为无知就把网上查询的信息直接复制粘贴到作业当中了。可见,倘若中国学生在高中时期不经历正规论文写作的教育,缺少学术规范意识,便会酿成大错。

在海外留学,大量文献阅读是知识输入的过程,而学术写作则是输出的过程。正规学术刊物发表的文章页数多、学术词汇层出不穷,阅读难度可想而知。为此,需要时刻做心理准备,一篇文献、一本字典、一块手表,告诉自己,这次读完,至少要再快5分钟。学术写作,有学者称其为地球上的另一种语言,最好的训练方式就是模仿。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模仿其句式、用词,读多了自然可以体会并模仿学术大腕们的行文风格。
 

自我管理能力是基础 具备全面生存能力再出去

留学是一个生活过程,学生需要具备全面的生存能力。在踏出国门前,孩子应该经过全面的生存教育。学会自我保护,安全教育必不可少,包括医疗急救、灾难避险、烹饪、社交礼仪、维修、健康等技能和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形成自己劳动和承担责任的习惯。

当孩子踏出国门的一瞬间,所有的生活问题都会摆在他们的面前,如每天的一日三餐如何安排,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如何面对身体的不适并正确保护自己,如何正确处理挫折和坎坷。远离父母和老师的帮助与管理,日常生活的琐碎小事都要孩子自己独立解决。打电话办理银行业务时,应如何沟通、如何挂电话;在租房中的水电网煤气费等,应如何缴纳;没有抽油烟机的情况下,该如何做好饭而不致使烟雾报警器响;生病时,该如何到医院预约,又该如何取药……面对这些问题,家长要学会舍得与放手,尊重和相信孩子。给予孩子更多的私人空间,让他们自己处理生活琐事,在“试错”中不断成长与成熟,敢于承担责任,养成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

出门在外靠朋友,面对国外陌生的环境,良好的社交能力能有助于孩子结识朋友、舒心生活。然而,每个人的生活饮食作息规律并不完全相同。可能由于地域原因,我无辣不欢而舍友粘辣流泪;可能我习惯饭后立刻清理而舍友却习惯将脏碗累积一天再一起清洗;可能因为文化不同,我晚上十点准时入睡而舍友却在凌晨开Party……面对这些不同点,该如何与舍友和谐相处,如何进行有效沟通。我认为特别重要的一点是,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善良意识,做到“心中有他人”,凡事商量着做,彼此退让一步方能海阔天空。

在国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与自己独处,坦然面对孤独,学会与自己对话,才不会在留学过程中出现较大的情绪压力。从三十五中国际部学生的反馈来看,听音乐、健身、城市拓展、写随笔,都是他们排解孤独的有效方法。学会调节情绪压力与生活状态,是孩子健康生活的必要保证。

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是留学成功的基础。留学生中失败的案例并不少见,主要原因是孩子在面对成绩下滑、作息时间紊乱、被各种娱乐行为所诱惑等情况时,不知道如何管理自己。之前国际部有位学生进入贝勒大学,他喜欢晚游戏,父母担任他没有管控而放纵自己。但是他入校后给自己制定了清晰的目标,决定用超高的GPA拿到转学Offer,他卸载了自己最喜欢的游戏,每天与学习为伴,一学期结束后,他获得了GPA4.0,并且获得波士顿学院的转学申请!可见,每个孩子都有突破自己的潜能,成长路上的很多品质,是他们最宝贵的人生财富。高中阶段形成的价值观,自我认知能力,尤其重要。

我们不能指望一个没有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孩子,能够在出国后瞬间成为一名优秀的自我管理者。而是应该帮助一名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提前1~3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欲望控制能力,并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热爱祖国”是全球时尚 传统文化技能为留学“加分”

中国人、中国商品、中国力量,正带着前所未有的活力和智慧展现在世界的各个舞台,出国留学的年轻人正是中国最好的代言人。

“热爱祖国”是一种全球时尚并且是与世界沟通的基础。在世界各地,爱国都是被每一个人尊重的品质。如果一个人希望在世界舞台上获得高度的认可和尊重,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作为一名中国留学生,成为中国文化对接世界文化的桥梁,成为中国市场与世界经济对接的纽带,如此才能够更加好地寻找和创造属于自己的机遇和平台。我们应培养孩子“热爱祖国”的民族情怀,让他们拥有民族自信,形成稳定的价值观,所以三十五中国际部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具有中国情怀和中华民族文化底蕴。

每个留学生都是本国文化的代言人,若拥有代表本国文化的学识或者才艺,不仅能够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还能为自己的留学生活增添一些乐趣。当然,如果孩子还懂茶道、古琴、书法、汉服、太极拳等,他就已经拥有了另一项通向世界的技能点了。

每逢冬日,三十五中国际部的学生会带着脸谱艺术、剪纸艺术、京剧艺术、糖画艺术等多种中国传统文化踏上爱尔兰的土地,用教案、学案、PPT等,给海外高中生带来一堂堂奇妙的中国传统文化之旅。爱尔兰文化部副部长亲切与国际部学生交谈,当地媒体也多次报道这一事件。这些他们已经熟稔于心的中国文化技能,必将成为他们日后留学生活中的有力武器。

与国际接轨,与世界融合,就要带给他们没有而我们特有的。
 

明确的学科兴趣是关键 准确定位发展方向

明确的学科兴趣是留学成功的关键。研究兴趣(Research Interest)或者激情(Passion),是在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哈佛大学这些知名大学的社交中经常被提到的词汇。社交场合寒暄之后,世界重量级学者们如果对学生感兴趣,便会问一句,“你的研究兴趣是什么?”

其实,这是个很有智慧的问题。因为,一个问题就能够问出:“这是个有思想的人吗?”“这是个有勇气的人么?”“这是个热情的人么?”“这是个肯钻研的人吗?”紧接着的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问题,将会是回答者对所答领域的哪个方向感兴趣?为什么感兴趣?这个研究兴趣将会为研究领域或者社会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对于这些问题,如果孩子有过思考,并能顺畅地与学者们沟通,那么一般而言,他会得到无法想象的帮助。如果孩子还不明确,也不必着急,毕竟知识和世界都太广袤。

学科兴趣作为最强大的驱动力,是学生选择学校的着力点。当然,在选择学校时要考量很多方面:对这个城市的了解,对大学的了解,这个城市的消费水平,大学的国际学生的人数比例,以及所在城市的生活便利程度,大学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将来毕业以后有没有可能就业等各方面。

未来职业目标应该成为留学的指南针。有人说,留学是为了实现个人的梦想。我并不反对这句话,但梦想的实现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职业起点。留学,不仅是为了一纸光彩的文凭,更是为了创造未来属于自己的职业目标或者创业目标。国际化的视野、多元化的知识、全球性的人脉和无限的创造力,都是最终达成目标不可或缺的部分。

选择留学专业,进而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大学,以及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生活和发展的城市,都应该在基本划定自己未来职业发展范畴的前提下搜索和决策,而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就是不断论证、修改自身发展目标的过程。

在中国日益靠近世界舞台中心的今天,我们要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中国情怀、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国际交往能力、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综合型人才。家庭教育是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此背景下,我们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理清对“出国留学”的误解和盲区,不唯排名论,不唯成绩论,更不能忽视在高中阶段对孩子创新思维、兴趣爱好和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把孩子送到适合的院校,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中国国力日趋强大,国际地位逐步提高,中国文化更是不断地走向世界、大放异彩。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有对自身文化的认知与认同,保持坚定的民族自信,彰显深厚的文化底蕴,坚守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所以,对于未来职业规划,不仅仅要建立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之上,应更多的承担起社会发展、国力强盛和民族复兴的责任。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建设小家、建设大家、建设祖国,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为民族、为人类创造新的财富乃至新的文明。

王红军,教育管理学博士,在北京三十五中从教26年,历任教师、班主任、主任、副校长。在教育类报刊杂志发表多篇文章,涉及基础教育改革、国际教育、家庭教育、职业教育等。2013年曾作为中国基础教育校长代表在美国NAFSA世界教育大会上发表主旨演讲。

来源:护航计划微信公众号



我校在职硕士项目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推荐列表
MBA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