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保税与非保税货物的 “分仓管理” 曾是跨境企业的运营常态,一场仓储监管模式的革新正在重庆南彭公路保税物流中心(B 型)(下称 “南彭 B 保”)悄然发生。近日,随着一辆满载摩托车散件的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境公路班车经两江海关监管验放后顺利出口,南彭 B 保正式成为全国首个落地 “优化分类监管货物管理” 试点的保税物流中心。这一改革通过 “一仓两用”“同仓管理”,彻底打破了保税与非保税货物的存储壁垒,为企业省下数十万元年成本,更重塑了跨境物流的效率逻辑。
在此之前,跨境企业面临着一道 “两难困境”:保税货物需存放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非保税货物则要放在区外仓库,两套仓库、两支管理团队的运营模式,不仅推高了管理成本,更让货物状态转换变得繁琐。以重庆明睿摩托车有限公司为例,过去企业要将需转换状态的货物从综合保税区运至区外,完成手续后再运回区内,一来一回不仅耗费 2-3 天时间,还产生额外的运输、仓储费用。而 “优化分类监管货物管理” 试点落地后,规则迎来根本性改变 —— 非保税货物被允许进入南彭 B 保,与保税货物在同一仓库内通过物理隔离实现分区存储,企业无需再奔波于 “两区两仓” 之间,货物状态转换可直接在区内办理通关手续完成 “直转”,物流效率大幅提升,每年预计节约管理成本与物流费用数十万元。
这种 “同仓管理” 的价值,远不止于 “省成本”。对企业而言,它意味着业务边界的极大拓宽:以往受限于分仓模式,企业难以灵活响应客户的 “混合订单” 需求,而如今保税与非保税货物可在同一仓库内快速集拼,无论是国内客户需要的非保税配件,还是海外客户订购的保税成品,都能实现 “同仓拣货、同车发运”。重庆公运东盟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曾意的感受尤为明显:“现在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跨境班车,保税和非保税货物能同车拼箱发运,以前分仓操作、分车运输的问题彻底解决,货物集拼时间缩短了 1-2 天,通道能级一下就提上来了。” 这种效率提升,在订单碎片化、交付时效要求越来越高的跨境贸易中,成为企业抢占市场的关键优势。
此次试点的顺利落地,离不开多方协同的 “精准护航”。为让改革政策真正落地见效,两江海关联合巴南区相关部门、南彭 B 保经营企业组建了专项工作专班,深入调研内外贸一体化企业的实际需求 —— 从了解企业的货物周转频率,到梳理其在分仓管理中的具体痛点,再到定制 “一对一” 帮扶方案,确保企业能高效完成备案申请与系统对接。同时,海关还指导南彭 B 保升级信息化管理系统,完善智能卡口、仓储管理等功能,通过智慧监管实现货物 “秒级核验、快速通关”。例如,企业通过新系统可实时查看保税与非保税货物的库存动态,报关流程也从线下纸质申报转为线上一键提交,通关验放效率提升近 30%。
作为全国首批、西部地区唯一纳入该试点的保税物流中心,南彭 B 保的探索具有标杆意义。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越来越多企业需要兼顾国内与海外两个市场,而 “优化分类监管货物管理” 试点恰好打通了内外贸衔接的关键节点:一方面,企业可依托 “同仓管理” 灵活调配保税与非保税资源,更好地满足国内消费市场与海外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另一方面,西部陆海新通道与 “同仓管理” 的结合,让货物集拼、运输的全链路效率更高,进一步强化了重庆作为西部跨境物流枢纽的地位。
从企业的 “成本减法” 到行业的 “效率加法”,南彭 B 保的试点改革正在释放连锁效应。随着 “同仓管理” 模式的成熟,未来有望在更多保税物流中心推广,不仅为跨境企业减负,更将推动我国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 当仓储不再是束缚,而是成为赋能企业发展的 “加速器”,跨境物流的 “降本增效” 将迎来更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