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药行业回归品质价值、消费需求趋向理性的2025年上半年,“中华老字号”东阿阿胶交出了一份兼顾稳健与创新的成绩单。8月25日,东阿阿胶披露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63亿元,归母净利润7.12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6.98亿元,整体毛利率稳定在68.5%的高位。这份业绩的背后,是东阿阿胶跳出“价格战”内卷,以“文化赋能品牌、品质夯实根基”的双轮战略,在阿胶品类中重新确立竞争优势,也为老字号企业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文化破圈:从“滋补品”到“文化符号”,重构品牌认知
过去,阿胶行业曾陷入“低价竞争”与“概念炒作”的双重困境,消费者对阿胶的认知停留在“传统滋补品”层面,品牌溢价难以释放。东阿阿胶的破局之道,始于对阿胶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年轻化表达。2025年上半年,公司围绕“阿胶的千年传承”打造系列文化IP:一方面,联合故宫博物院推出“故宫阿胶文化特展”,通过文物陈列、古法熬胶技艺展演,还原阿胶从汉代宫廷贡品到现代健康消费品的演变历程,让消费者直观感受阿胶的文化厚重感;另一方面,推出“阿胶非遗工坊”体验活动,邀请消费者走进东阿阿胶厂区,亲手参与“泡皮、刮毛、煎煮”等古法工序,将“非遗技艺”从“博物馆里的展示”变为“可触摸的体验”,上半年累计接待体验者超10万人次,相关话题在社交平台曝光量突破5亿次。
在年轻化传播上,东阿阿胶跳出“中老年滋补”的刻板印象,与国潮设计师合作推出“阿胶养生礼盒”,将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结合,成为年轻消费者“送礼自用两相宜”的新选择;同时,在抖音、小红书发起
阿胶的N种养生吃法 话题挑战,鼓励用户分享阿胶搭配牛奶、燕窝、水果的创意食谱,让“吃阿胶”成为一种时尚生活方式。数据显示,上半年30岁以下消费者占比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文化营销成功为品牌注入年轻活力。
阿胶的N种养生吃法 话题挑战,鼓励用户分享阿胶搭配牛奶、燕窝、水果的创意食谱,让“吃阿胶”成为一种时尚生活方式。数据显示,上半年30岁以下消费者占比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文化营销成功为品牌注入年轻活力。
品质筑基:全产业链管控,从“源头”保障阿胶价值
对东阿阿胶而言,文化赋能的前提是“品质过硬”。作为阿胶行业首个建立全产业链质量管控体系的企业,2025年上半年公司进一步加码品质建设,从原料、生产到检测,构建起“全流程可追溯”的品质屏障。
在原料端,东阿阿胶坚持“驴皮溯源”标准,在内蒙古、新疆等优质养驴基地建立直采合作,通过“企业+合作社+养殖户”模式,不仅保障驴皮原料的稳定供应,更通过提供养殖技术指导,提升驴皮品质。每一张驴皮都附带“溯源二维码”,消费者扫码可查看养殖基地、收购时间、检验报告等信息,从源头消除“劣质驴皮”的担忧。上半年,公司驴皮原料储备同比增长12%,为产品品质稳定提供了基础保障。
在生产端,东阿阿胶将“古法技艺”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一方面,保留“九提九炙”等传统熬胶工艺核心环节,确保阿胶的传统风味与功效;另一方面,引入智能化生产线,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煎煮温度、时间等关键参数,实现“古法工艺标准化”,避免人为操作误差。目前,公司阿胶生产车间的自动化率已达75%,产品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100%。
在检测端,公司建立行业最严格的内控标准,除了常规的重金属、微生物检测,还新增“特征肽检测”技术,可精准鉴别阿胶原料真伪,杜绝“掺假掺杂”问题。2025年上半年,公司联合中国中药协会发布《阿胶品质评价指南》,将企业标准升级为行业标准,进一步巩固在阿胶品类中的品质话语权。
产品创新:场景化延伸,打开增长新空间
在夯实文化与品质基础的同时,东阿阿胶通过“场景化产品创新”,打破“阿胶=阿胶块”的单一认知,拓展消费边界。
针对“即时滋补”需求,公司推出“即食阿胶糕”“阿胶浆饮品”等产品,无需熬煮即可直接食用,适配办公、出差等快节奏场景,上半年这类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3%,成为新的增长引擎;针对“细分人群”需求,开发“女士气血款”“男士强体款”“中老年养护款”等定制化阿胶产品,精准匹配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其中“女士气血款”上半年销量突破500万盒;针对“四季养生”场景,推出“夏季阿胶冻”“秋季阿胶梨膏”等季节性产品,打破阿胶“冬季专属”的消费局限,实现“全年无淡季”销售。
从行业视角看,东阿阿胶的上半年表现,印证了老字号企业的转型逻辑:文化是品牌的“灵魂”,品质是发展的“根基”,创新是增长的“引擎”。在中医药振兴与消费升级的双重机遇下,东阿阿胶通过“文化+品质”双驱动,不仅稳住了阿胶品类的龙头地位,更为老字号企业如何“守正创新”提供了清晰路径。未来,随着文化IP的持续深化、品质体系的不断完善、产品矩阵的进一步丰富,东阿阿胶有望在中医药大健康赛道上,持续释放“老字号”的新活力。